1958年10月25日上午,平壤火车站附近的街道上人头攒动。两旁的朝鲜群众早早聚集,他们手里挥舞着中朝两国的国旗,有的捧着鲜花,满怀激动与不舍。那一天,是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的日子。十点整,志愿军总部官兵从金日成广场出发,沿途的朝鲜人民撒花、唱歌、跳舞,以最热烈的方式送别这些为他们浴血奋战过的兄弟。可随着列队行进渐渐远去,欢快的歌声逐渐化作哭泣声。
八年前,正是中国志愿军毅然跨过鸭绿江,接过保卫朝鲜的接力棒。那时,朝鲜战场上无数年轻战士倒下,后方几乎只剩下妇女。但志愿军以铁的纪律约束自己:任何违反作风的行为都将严惩,甚至处以枪决。正因如此,他们赢得了朝鲜百姓由衷的尊敬,也让两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。
展开剩余81%1950年初,朝鲜军队一路高歌猛进,连下汉城,士气高涨。然而,他们并未料到,美军也在迅速调兵入朝。7月5日,朝鲜军在乌山遭遇美军伏击。美军原以为凭借六百人的特遣队就能击溃朝鲜坦克部队,结果却惨败,大部分人员阵亡或失踪。这场胜利更鼓舞了朝鲜军的斗志,他们提出“三天攻克汉城,七天解放南朝鲜”的口号。短短一个月,他们便将美韩军压缩到釜山一隅。
然而,麦克阿瑟冒险实施仁川登陆,战局瞬间逆转。美军凭借空军和海军的绝对优势,对朝鲜军造成重创,迫使他们节节后撤。战火之下,朝鲜处境艰难,中共中央深知其中的战略意义,毅然作出决定:抗美援朝。
志愿军初到朝鲜时,朝鲜士兵问的第一个问题是:“有飞机吗?有坦克吗?”得到否定的回答,他们满脸失望。因为在那段时间,朝鲜战场上最致命的差距,正是武器装备。无数年轻的战士在敌机狂轰滥炸中倒下,后方几乎只剩妇女。
这些女性,虽被称作“柔弱”的代名词,却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许多不到二十岁的姑娘自愿报名,加入后勤或文艺队伍。她们唱歌、朗诵、打快板,为前线将士鼓舞士气;即便在轰炸中失去了手脚,她们依然拖着残破的身体高声歌唱,让无数硬汉潸然泪下。医疗队里的女卫生员更是夜以继日救治伤员,在细菌战面前,她们先将疫苗打在自己身上试验,确认安全后再给伤员使用。
不仅如此,大批朝鲜妇女自发为志愿军送粮、送水、运送弹药。哪怕炸弹就在头顶落下,她们也不顾生死扑灭物资上的火苗;哪怕双腿被炮火击伤,她们仍坚持把补给送到前线。她们常说的一句话是:“人民军打到哪里,弹药就送到哪里。”这不是口号,而是真正的行动。
前线同样有女性的身影。18岁的金顺子,独自驾驶飞机轰炸汉城,直接击中韩军国防部大楼,重伤两名高级军官。像她一样的朝鲜女性,用生命守护着自己的祖国。
1953年7月27日,在中朝军民的共同努力下,美方终于坐上谈判桌,签下停战协议。为了防止美军反悔,中国志愿军继续留驻朝鲜。他们没有享乐,而是帮助重建:修桥梁、筑堤坝、建房屋,五年间为朝鲜修建了九百多座公共设施和四万多间住房,甚至免费为百姓治病看诊。
志愿军用实际行动打破了美军的污蔑。美军曾散布谣言,说志愿军烧杀抢掠,但事实恰恰相反。入朝之前,中共中央就明确规定:必须尊重朝鲜风俗,甚至包括进门拖鞋、不得擅入厨房这样的细节。正因如此,朝鲜人民才逐渐消除了疑虑,把志愿军视为亲人。志愿军喊朝鲜大娘为“阿玛尼”,有些年轻战士甚至对朝鲜姑娘产生了情愫。但军纪森严——志愿军不得与朝鲜女子谈恋爱。因为他们迟早要回国,不愿留下伤害与不公。违者,严惩不贷。于是,那些真挚的情感,只能埋藏在心底。
正因如此,当送别的那一天到来时,哭声此起彼伏。里面有母子般的深情,有兄弟般的友情,也有未曾言说的爱情。
中国人民志愿军用纪律与牺牲换来了朝鲜人民的尊敬与爱戴。毛主席领导下的这支军队,真正做到了“为人民而战”。这不仅是中朝友谊的见证,更是中国军人的骄傲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大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